全國讀書心得比賽9910梯次本校優秀得獎作品(二),提供同學觀摩學習 (注意:作品僅供參考學習用,所有權為原寫作同學所有,未經同意不得有侵權的行為,違者依著作權法規定處理)
國立泰山高級中學全國讀書心得比賽9910梯次優秀得獎作品(二)
學校名稱:國立泰山高級中學
年 級:X年級
班 級:XXX
科 別:
名 次: 第三名
作 者:XXX
參賽標題: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
書籍ISBN:957-8468-51-2
中文書名: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
原文書名:Tuesdays with Morrie
書籍作者:Mitch Albom
出版單位:大塊文化
出版年月:2008年07月
版 次:十三版
年 級:X年級
班 級:XXX
科 別:
名 次: 第三名
作 者:XXX
參賽標題: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
書籍ISBN:957-8468-51-2
中文書名: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
原文書名:Tuesdays with Morrie
書籍作者:Mitch Albom
出版單位:大塊文化
出版年月:2008年07月
版 次:十三版
一●相關書訊:
米奇,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希望。大學畢業後,他進入社會,載浮載沉,曾有的理想逐漸幻滅,人生的課題日益龐大難以面對。十六年後,他偶然與大學時代的恩師重逢,而這時他的老師只剩下最後幾個月可活。於是,他又上了十四堂他老師的課……。米奇每個星期二到老師家探望他。這位老師,墨瑞.史瓦茲(Morrie Schwartz),面對著死亡一步步接近,誠實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與脆弱,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,但他掙脫這些情緒,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,並且帶著幽默感。墨瑞不僅自己勇敢面對死亡,窮究死亡的多重意義,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,一點一點讓米奇因為世故而僵硬的心逐漸柔軟,讓他重新看待生命。作者在夢想褪色、視野變窄、情感變得僵硬的時刻,有機會聆聽昔日恩師的教誨。讀到這本書的人,也彷彿跟著旁聽了這堂叫做「什麼是人生」的課,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與溫暖。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故事,讀後會讓你一輩子難忘。
二●內容摘錄:
不執著的意思,並不是你不讓感覺經驗穿透你,事實上正好相反,你要讓它完全穿透你。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。(p.129)
年老並不只是衰老。它是成長,它不只是你年復一年離死越近的消極面,年老也是你了解到你將要死亡的積極面,而你因此更懂得好好過活。(p.149)
金錢無法替代溫柔,權利也無法替代溫柔。我坐在這裡,離死不遠,可以坦白告訴你,當你最需要溫柔的時候,不論你有多少的金錢或權利,都無法給你那種感覺。(p.156)
去做出自你真心的事情。這樣去做的話,你不會感到失落,不會感到嫉妒,不會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。相反的,你會覺得一切復出自有莫大回報。(p.159─160)
三●我的觀點:
本書是一位年輕人向一位垂死的老人家學習生死之智慧的故事,課程名稱為「生命的意義」,墨瑞用他的生命經驗來教授。這門課不需要課本或講義,但卻涵蓋了愛、工作、家庭、生活、年老、婚姻、文化、感情、寬恕以及最後的必經之路──死亡。這些議題看似五花八門,但卻息息相關,所講的內容遠比課本還來得更深、更廣,更遠。當墨瑞得知自己性命危如累卵之後,他問自己:我是要日漸萎靡不振,或是要善加利用剩下的時間?墨瑞不願就此凋零萎謝,更不會因自己是個行將就木之人而羞於見人,相反的,他要另闢蹊徑尋找生命可能的出路,既然人免不了一死,那麼就讓它存在得更有意義吧!墨瑞拿自身經驗去研究死亡,他可以是一本活教材,敘說著自己緩慢的步向死亡以及在他身上發生的點點滴滴。墨瑞決定要走過生與死之間的最後一道橋樑,並紀錄下此趟生命之旅的故事。
對於生命的價值,德克曾云:「許多人一心想活得長壽些,殊不知與其活得長,倒不如活得好。重要的不是你活了多久,而是你活的充實有意義;重要的是生命的亮度,而非長度。」人生的過程就像爬山,生命的價值不在於物質,而在於心靈。有價的物品容易找尋,無價的意念難以尋獲,我有幸旁聽這十四堂人生的課,我感到受益良多,汲取其中的溫暖與智慧,心靈也跟著成長不少,樸實的字句中隱藏無數動人的意念,在瑣碎複雜的生命中,篩出令人省悟的單純,這本書將會是我生命中的無價之寶。
雖然人們害怕死亡,但是我們卻不能避免掉生老病死,它們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,另外墨瑞又有說過:「我們之所以害怕死亡,是因為我們不把自己視為大自然的一部份。我們覺得自己是人類,所以就高於自然,但我們並不高於自然。凡有生者,必有死。」,這解釋了大自然的不變法則。我認為:人們死後形體雖然不在,但是我們仍活在那些我們曾經打動過、互相扶持的人們心中啊!所以,我們應該要心平氣和並積極正面的去面對死亡才對!
他說:「只要你學會死亡,你就學會了活著。」,人們總是把死亡看的很遙遠,從沒有想過要提前去了解和接受它,所以也不曉得它的重要性,以致於每天無止盡的揮霍人生。但是,「你永遠都不知道你有多少時間」,如果能夠提早學會死亡,那人生就可以加以規劃,而不浪費每一個時刻,把握當下,來讓生活更加豐富更有意義!
墨瑞看待事物的想法,和一般人截然不同,他總是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來看待它們,雖然偶爾可能會有些垂頭喪氣,但是他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耀眼,並沒有因為這疾病而變得灰暗暗的。我想每個認識墨瑞的人,想必都會因為他看待事物的想法,而感到敬佩不已和難忘吧!
四●討論議題:
如果是你,在你生命最後的十四天,你的想法行為會是怎麼樣的?
米奇,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希望。大學畢業後,他進入社會,載浮載沉,曾有的理想逐漸幻滅,人生的課題日益龐大難以面對。十六年後,他偶然與大學時代的恩師重逢,而這時他的老師只剩下最後幾個月可活。於是,他又上了十四堂他老師的課……。米奇每個星期二到老師家探望他。這位老師,墨瑞.史瓦茲(Morrie Schwartz),面對著死亡一步步接近,誠實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與脆弱,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,但他掙脫這些情緒,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,並且帶著幽默感。墨瑞不僅自己勇敢面對死亡,窮究死亡的多重意義,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,一點一點讓米奇因為世故而僵硬的心逐漸柔軟,讓他重新看待生命。作者在夢想褪色、視野變窄、情感變得僵硬的時刻,有機會聆聽昔日恩師的教誨。讀到這本書的人,也彷彿跟著旁聽了這堂叫做「什麼是人生」的課,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與溫暖。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故事,讀後會讓你一輩子難忘。
二●內容摘錄:
不執著的意思,並不是你不讓感覺經驗穿透你,事實上正好相反,你要讓它完全穿透你。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。(p.129)
年老並不只是衰老。它是成長,它不只是你年復一年離死越近的消極面,年老也是你了解到你將要死亡的積極面,而你因此更懂得好好過活。(p.149)
金錢無法替代溫柔,權利也無法替代溫柔。我坐在這裡,離死不遠,可以坦白告訴你,當你最需要溫柔的時候,不論你有多少的金錢或權利,都無法給你那種感覺。(p.156)
去做出自你真心的事情。這樣去做的話,你不會感到失落,不會感到嫉妒,不會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。相反的,你會覺得一切復出自有莫大回報。(p.159─160)
三●我的觀點:
本書是一位年輕人向一位垂死的老人家學習生死之智慧的故事,課程名稱為「生命的意義」,墨瑞用他的生命經驗來教授。這門課不需要課本或講義,但卻涵蓋了愛、工作、家庭、生活、年老、婚姻、文化、感情、寬恕以及最後的必經之路──死亡。這些議題看似五花八門,但卻息息相關,所講的內容遠比課本還來得更深、更廣,更遠。當墨瑞得知自己性命危如累卵之後,他問自己:我是要日漸萎靡不振,或是要善加利用剩下的時間?墨瑞不願就此凋零萎謝,更不會因自己是個行將就木之人而羞於見人,相反的,他要另闢蹊徑尋找生命可能的出路,既然人免不了一死,那麼就讓它存在得更有意義吧!墨瑞拿自身經驗去研究死亡,他可以是一本活教材,敘說著自己緩慢的步向死亡以及在他身上發生的點點滴滴。墨瑞決定要走過生與死之間的最後一道橋樑,並紀錄下此趟生命之旅的故事。
對於生命的價值,德克曾云:「許多人一心想活得長壽些,殊不知與其活得長,倒不如活得好。重要的不是你活了多久,而是你活的充實有意義;重要的是生命的亮度,而非長度。」人生的過程就像爬山,生命的價值不在於物質,而在於心靈。有價的物品容易找尋,無價的意念難以尋獲,我有幸旁聽這十四堂人生的課,我感到受益良多,汲取其中的溫暖與智慧,心靈也跟著成長不少,樸實的字句中隱藏無數動人的意念,在瑣碎複雜的生命中,篩出令人省悟的單純,這本書將會是我生命中的無價之寶。
雖然人們害怕死亡,但是我們卻不能避免掉生老病死,它們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,另外墨瑞又有說過:「我們之所以害怕死亡,是因為我們不把自己視為大自然的一部份。我們覺得自己是人類,所以就高於自然,但我們並不高於自然。凡有生者,必有死。」,這解釋了大自然的不變法則。我認為:人們死後形體雖然不在,但是我們仍活在那些我們曾經打動過、互相扶持的人們心中啊!所以,我們應該要心平氣和並積極正面的去面對死亡才對!
他說:「只要你學會死亡,你就學會了活著。」,人們總是把死亡看的很遙遠,從沒有想過要提前去了解和接受它,所以也不曉得它的重要性,以致於每天無止盡的揮霍人生。但是,「你永遠都不知道你有多少時間」,如果能夠提早學會死亡,那人生就可以加以規劃,而不浪費每一個時刻,把握當下,來讓生活更加豐富更有意義!
墨瑞看待事物的想法,和一般人截然不同,他總是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來看待它們,雖然偶爾可能會有些垂頭喪氣,但是他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耀眼,並沒有因為這疾病而變得灰暗暗的。我想每個認識墨瑞的人,想必都會因為他看待事物的想法,而感到敬佩不已和難忘吧!
四●討論議題:
如果是你,在你生命最後的十四天,你的想法行為會是怎麼樣的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